转自:南京晨报
医院供图
“欢迎伊力亚斯!”7月25日上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示教室里爱意浓浓,一场特别的欢迎会正在举行。来自新疆伊宁的9岁男孩伊力亚斯,作为中大医院与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共同开展的“爱耳公益新疆行”首位受益者,即将在这里接受小耳再造手术,踏上他期盼已久的“圆梦之旅”。
命运的捉弄与不屈的渴望
伊力亚斯命途多舛,由于早产一出生就住进了新生儿监护病房。虽然他现在身体状态健康,却始终被左耳的先天缺失所困扰。
为了彻底解决耳朵问题,伊力亚斯的父母为他办理了休学,一年间,心理治疗与语言康复的双重压力,让本就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甚至不得不卖掉房子筹措费用。一年后伊力亚斯恢复上学后,遇到一位汉族老师,一直教导他、引导他,学习跟上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很多。
但是耳朵外形的问题,一直是一家人的痛。“早就想给孩子做手术,之前也咨询过专家,但经济条件不允许。”母亲古丽的话语里满是辛酸,直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耳鼻咽喉科王远强主任带来好消息——伊力亚斯符合中大医院“爱耳公益新疆行”的救助条件,可赴南京接受免费手术。这个消息让伊力亚斯重新燃起希望。
跨越四千公里的温暖奔赴
伊力亚斯数着日子,终于盼来了这一天。7月24日下午,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到达口,一条“助力伊力亚斯‘造耳圆梦’”的横幅格外醒目。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张倩婷护士长等医护代表手捧鲜花,早早等候着这对跨越四千公里而来的母子。
初见时,这个9岁男孩面对热情的医护人员还有些腼腆,小手不自觉地摩挲着左侧的小耳,但当被问及对南京的感受时,他小声却清晰地说:“我很开心。”从伊宁到南京,近一天的颠簸、首次坐飞机的新奇,都抵不过伊力亚斯眼中对未来的憧憬。
伊力亚斯到医院后,烧伤整形科主任王磊团队立即为他进行了全面检查。“患儿左侧耳廓发育不全,听力也受影响,右侧耳朵戴着助听器。这类小耳畸形发病率大约六千至七千分之一,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影响深远。”烧伤整形科张珏主治医师介绍。
王磊介绍,将采用“直埋法”为其施行耳再造手术。“一期手术将在7月28日进行,利用患儿自身的肋软骨,精准雕刻出与健侧对称的耳廓支架并植入,形成基础形态;预计三个月后利用寒假进行二期手术,让耳朵‘立起来’;后续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精细修整,让新耳朵更加逼真。”同时,也会邀请耳鼻咽喉科专家为患者评估听力情况,为其制定治疗方案。
“王牌技术”保驾,让小耳患者不留遗憾
孩子冬天都不肯摘帽子,怕别人看他的耳朵;之前体育课上明明喜欢踢足球、打篮球,却躲在一边。”看着窗外的操场,古丽红了眼眶,语气却充满期待。“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把他耳朵和听力治好!有这样的机会可以获得手术资助,我很感动、很激动,谢谢大家!”古丽想象着孩子成功手术后拆掉纱布的那天,能摸着自己对称的耳朵笑出声。要让他在操场上,像其他孩子一样跑个痛快,再也不用低着头了。
有中大医院医护人员、江苏省瑞华慈善基金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暖心关爱,伊力亚斯也变得更加勇敢,“做手术,我不害怕!”他坚定地说道。
中大医院党委书记汤勇明表示,作为深耕小耳再造领域数十年的优秀团队,中大医院烧伤整形科已成功完成2000余例耳再造手术。覆盖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青海、广西、云南等13个省份。
这场跨越四千公里的“造耳”之约,不仅是一次手术,更是一场让希望生根的旅程。正如王磊所说:“每一个孩子都该拥有完整的童年,我们愿做那个为他们‘补全’遗憾的人。”
通讯员刘敏王倩程守勤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钱鸣